今天是: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 >>正文

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 第089号提案的答复

索引号 : 011337071/2020-17290 文  号 :

主题分类: 公安 发文单位: 咸宁市公安局

名 称: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 第08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: 2020年10月26日

有效性: 有效 发文日期: 2020-10-26 09:40:01


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089号提案的答复


尊敬的徐波委员:

您提出的《关于让斑马线变成城市文明线的建议》的提案已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首先感谢您对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关心、支持和监督,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宝贵建议,结合工作实际,现将具体工作情况介绍如下:

一、我市机动车“礼让斑马线”管理现状

行人和机动车管理既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热点、难点问题。“斑马线”是保障行人安全横过马路的重要交通标志线,然而斑马线却易成行人“受伤线”。在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、“人车路”矛盾逐年凸显的当今社会,如何让“礼让斑马线”根植人心,提升市民文明交通意识成为了交管工作的重要课题。

目前,我市已根据群众实际需求,经反复实地勘查论证,在城区道路上施划了一批斑马线,但仍有一部分驾驶人员在通过斑马线时不礼让行人:一是“灯绿不让”。有极少数驾驶人员认为,只要行车绿灯亮了,就可以加速通过,即使这时斑马线内仍有行人在行走,他们也照冲不误;二是“人少不让”。有一部分驾驶人员看到前方只有两、三个人(或者一个人)在过马路时,存在行人为了自身安全会遇车而止步,让机动车先过的心理活动;三是“没灯不让”。有的路口虽设有人行横道却无红绿灯装置,一些机动车驾驶人认为没有交通信号灯就不存在闯红灯被罚的风险,因此不顾及行人安全,尤其是在无电子监控或电子抓拍的路口或路段这种情况较为普遍。另外,一些车辆在斑马线处礼让行人时,频遭后车鸣笛催促,且后车受前车(尤其是大型车辆)遮挡,形成视线盲区,如不主动提前减速,变道或超车时容易引发事故。

斑马线上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除了机动车没有减速让行外,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:一是思想认识不深刻。有些市民过于自我,存在 “法律规定机动车须礼让斑马线,机动车不敢撞我,否则司机就得赔偿”的心理;二是安全意识不牢固。有些市民在过马路时往往把时间放在第一位,“等抢赶超”等现象较为突出,尤其是红灯的最后几秒,只要有一人率先冲出,后面的人就纷纷效仿;三是危险行走不看路。有些人过马路慢悠悠,同时还附加些危险动作,如:戴耳塞、低头边玩手机边行走,以青少年、上班族居多;四是肆意闯灯不停步。有些市民认为“礼让斑马线”是机动车的义务,无论什么情况下,行人都可以通行无阻,还有些市民在等红绿灯时,被挤在众多电动车中间,通行信号灯亮时,电动车争先恐后冲过斑马线,不仅影响行人安全过斑马线,同时也影响城市文明形象。

针对这一现状,我局交警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部署“礼让斑马线”整治方案,持续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。截止目前,共查获机动车及非电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类违法1936起,其中电子自动抓拍96 起,现场教育处罚1840起,150余名违法者受到现场教育。对查获的不避让行人的重点违法者,开展四个一律,即一律上门出示违法行为证据材料,一律面对面处罚教育,一律要求违法人上路参加1小时执勤劝导工作,一律签订驾驶机动车文明礼让斑马线承诺书。连日来,已有67名违法驾驶人来到岗点执勤一小时并签订了承诺保证书。

二、下一步对于“礼让斑马线”的治理对策

(一)加强秩序管控,严厉整治交通违法行为。加大宣传力度,让广大司机都知晓机动车礼让数据化的标准,即“三二一”礼让行人操作法:看到行人,30米外就松开油门减速;20米外,车速减到15公里/小时,脚要放到刹车踏板上;10米内停车。当前,我市已经形成了“文明礼让大宣传、常态长效大整治、科技创新应用大推广、交通信号设施大完善、社会齐抓共治大推动”五大常态治理新态势,切实加大对机动车、行人违法通行人行横道的现场劝导和执法力度,严管不按规定礼让行为,及时劝导、查处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。今年,我市又分别在银泉大道市检察院门口处、长安大道交警二大队门口处、咸宁大道市财政局门口处、咸宁大道御湾酒店门口处、咸宁大道湖北科技学院门口处等五处施划了红色人行横道线,并安装了人行横道电子抓拍摄像头。对电子警察抓拍的不礼让斑马线的车辆驾驶员,通知其接受处罚并参与路面劝导活动,劝导行人文明过马路、车辆礼让行人。

(二)强化设施完善,推动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建设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持续规范完善“公路生命防护工程”基础设施、交通信号设施及相应管理设施,打牢维护斑马线通行秩序、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的基础。针对斑马线信号灯设置不合理、提示警示标志标线不足、行人过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,对非机动车道、人行横道信号灯和标志标线进行全面排查整改,确保交通信号设施科学、规范、有效。科学调整信号配时,重点解决商业区、居民区、学校等行人集聚点的交通信号灯设置。在未设置信号灯的斑马线前,增设直观、醒目的“礼让行人”提示标志等设施。

(三)加强协同共治,增强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力度。加强示范引领,坚持常抓不懈,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。结合当前公安部、省公安厅要求,统一部署开展“礼让斑马线”治理工作,全力打造一批礼让斑马线的“示范路”,以点带面,以面促线,形成辐射效应,引领带动斑马线通行环境整体提升。目前,我局交警部门通过沟通协调市城管等部门,将有计划、有步骤地增设人行过街设施,在中心城区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间加装隔离护栏,实行人车物理隔离,切实守护斑马线上的安全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在后续代建市政道路时与交管部门对接协调,选取合适试验道路,试行“智慧斑马线”导行系统,还将联合城管局、交通运输局等部门,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活动、发动城市公交、出租公司、运输行业带头遵守让行规定、整改完善行人过街设施,切实形成综合治理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的强大工作合力。

(四)加强宣传引导,营造良好社会氛围。一是开展交通安全“五进”宣传。以违法整治为契机,开展多形式、多渠道的交通安全“五进”宣传活动,组织民警深入单位、农村、社区、学校、企业,通过讲解授课、播放光盘、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,引导广大群众对礼让斑马线的认同、理解和支持。二是开展交通安全“媒介”宣传。在青年人中以QQ群、微信公众号和警务微博、交警公众号为主,对中老年群众以电视、报刊等主流新闻媒体为中心,做好各个年龄阶层的宣传工作,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、文明意识和法律意识,引导群众安全出行、文明交通;三是开展交通安全“联动”宣传。通过与驾校、社区、街道、学校、企业的合作,组织交通志愿者上街开展斑马线礼让劝导活动,通过群众之间的相互劝诫,使行人、驾驶员能够认同、理解此类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违法性,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、人人关注的良好氛围。四是开展典型违法“曝光”宣传。通过现场拍摄和曝光不礼让斑马线行为、采访行人、违法行为人、事故驾驶人现身说法及回放交通事故案例等手段,扩大社会宣传影响面,争取舆论支持。同时,及时处罚、曝光一批不礼让斑马线行为,在全社会形成高压态势,提高驾驶人礼让斑马线的意识。今年以来,云上咸宁加大对文明交通的宣传报道力度,发布文明交通相关报道6条,浏览量2万+。广播电视台将继续关注文明交通出行的相关报道,积极策划相关活动,让文明出行成为市民习惯!

治理“不礼让斑马线”工作任重而道远,是一场攻坚战、持久战,应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长久工程。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,共同维护好我市交通安全环境!

最后,再次感谢您对我们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,并在以后为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!



咸宁市公安局

2020年9月25日